千万不要“为了做品牌而做品牌”
前两周去了一个朋友的公司。她两年前从公立学校辞职出来专门针对中学生做教育培训,以作文培训为主打,目前开了三个门店,口碑还不错,但客流稳定度不足,老师团队也不够稳固。有人跟她说,把机构打造成一个品牌来发展,快速扩张,她觉得有一定的道理,但又害怕别人忽悠她,就找我去聊了聊。
我跟她聊到一个话题,实际上在蛮长一段时间我也都有发现,那就是很多老板并没有意识到,品牌实际上还有对内的价值。
传统上来说,很多老板对品牌都有一些朴素感性的认知,大概知道建立品牌的好处,诸如差异化、建立认知度、好识别等等。然而,品牌对内的价值是什么?
这一点在经典管理学书籍上也没有提及。菲利普 · 科特勒(Philip Kotler)在《市场营销》这本书中给品牌的定义表述为:" 品牌是一种名称、术语、标记、符号或设计,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,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,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"。
这里提及的还是品牌的对外价值。我们都明白,品牌是给某些东西进行赋能的,在我的理解里,品牌给对外价值的赋能是在业务、合作关系、投资、用户(消费者)层面的。而在对内而言,我认为有三个层面:组织、管理、员工。
首先,企业总是遇到人才难招、招来难管的问题。品牌对组织的价值上而言,可以很有效地解决这一类的问题,并使得公司内的凝聚力更统一。在我过往替企业打造品牌文化的时候,我需要跟创始团队进行比较久的沟通,了解整个创业过程,是为了找到这个团队创业的精神。当然,也有简单的办法,去百度,那里有一大段品牌精神和价值观,诸如:
XX源于XX,XX成就XX
以XX改变XX,让XX更XX
成为世界上最XX的……
助力XX成为……
这些模板一找一大把,在这里面替换各种精彩的词语文字,对我而言再简单不过。我可以创造出一万个精神。然而这对品牌本身没有任何意义。
品牌是一个门槛。在对内的组织上而言,大家是认同这个品牌的内在价值而聚拢过来的,他可以帮我们过滤一些不同价值观的人,节省掉很大的组织成本。所谓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。
其次,品牌在管理上有很大的价值。一旦一个企业建立起一个品牌,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摆脱“人治”的标签,往这个品牌自身的生命力去成长了。创始人的特质固然融入到品牌之中,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品牌本身。一旦创始人的决策有问题之时,也可以审慎地去思考,这些行为是否符合品牌本身的利益。
最后,品牌可以给予员工很大的“自豪感”。为什么高材生都被大公司抢走而不去创业公司呢?这是品牌可以给予员工的无形价值。我们都相信,在现代,已经很少有人会在一家公司干一生,既然如此,从员工自身来考虑他们的职业规划而言,你的品牌是不是也给予了他很好的价值呢。
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,品牌对内价值的重要性不亚于对外价值。有时候,品牌在外部出了问题,原因之一实际上是在内部。这一点做得最好的(也最有争议)当属阿里巴巴,政委体系是阿里巴巴特有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。而对于这一点执行得最广为人知的故事,莫过于卫哲辞职一事了。
但我认为,对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,最怕的就是“为了做品牌而做品牌”。我们还没到那步呢,先好好生存,把固定的商业模式跑起来,再考虑这些问题不迟。
— END —
一点个人小想法。想到哪写到哪。
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,欢迎评论或留言。我会回复的。
回顾往期【品牌/营销/传播/互联网运营】类文章:
要玩好【私域流量】,线下零售企业必须破除“商家本位主义”的思维